医学资讯

广东省上市后首例!广医附一谢少波教授团队以国产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助急性心衰患者稳定过渡至心脏移植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团队谢少波教授、刘云奇教授,独立开展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置入,为一名急性心梗PCI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生命,并成功桥接到心脏移植手术。在患者生命危急时刻,国产人工心脏的先进磁悬浮技术,确保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得到了稳定的血液循环支持,有效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手术后患者成功转入ICU,并在一周左右的稳定恢复后,顺利完成了心脏移植。值得一提的是,本例为广医附一首次利用心擎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延续急性心衰患者生命,并成功桥接到心脏移植的案例,充分彰显“中国心”的创新力量,在攻克临床难题方面的巨大潜力。



病例资料


67岁男性患者,主诉“反复胸闷半年,加重10日”。心电图提示:窦性节律;电轴显著左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波群显著延长,且在V1-V2呈“W”形,V5-V6呈“倒M”形;ST-T变化可能与基础束支阻滞有关,但应结合临床排除缺血性改变;在部分导联中观察到异常Q波,应注意前壁心梗的可能性,建议结合病史和进一步检查。



生化检查示:K(钾)3.76mmol/l ;CK(肌酸激酶)724U/L ↑(50~310U/L);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60.0U/L ↑(0~24.0U/L);NT-proBNP 8348.00pg/ml ↑(<900.00pg/ml);D-二聚体0.43ug/mL(<0.50ug/mL);肌钙蛋白T 1050.00ng/L ↑(<100.00ng/L)。

冠脉造影提示:右优势型,冠脉开口位置正常;LM全程狭窄60-85%;LAD近段次全闭塞,中段次全闭塞,余血管弥漫狭窄30-80%,TIMI血流0级;LCX开口狭窄60%,近中段狭窄90%,远段狭窄30-60%,见L-R侧枝循环供向RCA远段显影,TIMI血流3级;RCA近段弥漫狭窄30-80%,中段闭塞,可见同向侧支供应RCA远端显影,见R-L侧支供应LAD中远段显影,TIMI血流0级。


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这颗 “中国心”为生命托底


据手术团队刘云奇教授介绍,患者在外院接受经右侧股动脉PCI介入治疗后,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经吗啡镇静、速尿利尿和无创呼吸机辅助,症状一度缓解。但随后患者病情恶化,血氧饱和度降至90%,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后,血氧恢复至99%,呼吸改善。经过连续多日的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衰症状未见好转。因此,被转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完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左室壁搏动普遍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



目前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s IV级;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三支病变;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肺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脑梗塞个人史;脂肪肝;胆囊结石。


手术策略


本例患者病情复杂高危,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s IV级)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等。对于此时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和常规手术效果甚微,可行的办法只有心脏移植,但由于心脏供体紧缺,患者很可能等不到合适的供心就遗憾离世。


经团队会诊讨论后,决定在急性期使用心擎医疗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提供循环支持,减轻心脏负荷并改善器官灌注,同时配合机械通气稳定呼吸,利尿、抗凝、抗缺血及抗感染治疗控制病情。在人工心脏支持期间,优化患者全身状态,等候心脏移植。


刘云奇教授表示,针对严重急性心衰患者、高危PCI患者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能够提供中短期心脏功能支持,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救命装置”。特别是对于本例患者,由于外周血管状况非常差,无法使用IABP、ECMO,可选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考虑到患者不适宜进行体内人工心脏植入,且心脏移植难以即时实施,唯一可行的就是体外式人工心脏,能够帮助患者撑过难关,争取到等待心脏移植的机会。


手术过程


实施全身麻醉,并通过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功能。选择胸骨正中切口,经右上肺静脉-左心房插管和升主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接着,进行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泵体的安装,将引流管路连接好肺静脉插管并缝合固定,输出管连接至升主动脉插管,建立血液引流和输出通路。


【管道连接准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气体容器,确保设备内部无空气,避免空气栓塞】


【MoyoAssist®Extra VAD®连接至心脏,建立血液引流和输出通路】


启动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逐渐增加泵速,直至达到目标血流量;调整泵速、负压及出口压力,以确保无气泡及血液损伤,同时注意监测左、右心房压力以平衡泵支持。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开始运转】


【术后心脏彩超】


手术后,将患者转入ICU进行监护管理,定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移植准备状态及供体心脏匹配情况。最终,在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的支持下,患者成功等到了与之匹配的供体心脏,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心脏移植,重获新生。


关于术后的一点思考


体外心室辅助装置的术后早期抗凝强度是一个尚未充分解决的问题,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合适的抗凝水平。开放式植入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伤口渗血问题,抗凝过度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此外,对于需要接受其他器官手术的严重心衰患者,高抗凝强度下进行手术风险较高,也可能引发出血。如果能确定一个最低安全有效的抗凝水平,将使得其他操作更加安全,可能扩大适应症范围。


术后总结


心血管急症往往发病急骤、病死率高,这要求临床医生必须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此次手术更可谓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1. 由于患者外周血管不好,无法进行经皮穿刺的体外左心辅助,只能选择开胸手术。然而,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尤其是术中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

  2. 外周血管不良状况也意味着一旦术中操作出现问题,补救将非常困难,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3. 此外,可选的体外左心辅助路径也十分受限,常规途径无法采用,只剩下一条必经之路,若失败,几乎没有其他挽救生命的手段。在处理紧急复杂的心脏病例时,关键在于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制定细致的诊疗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和操作细节,以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曲折。得益于术前全面的病情评估和周密的手术计划,手术过程中术者团队严格按照预案执行,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谢少波教授强调了本台手术的重要意义:“这是广医附一首例应用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作为桥接心脏移植的手术,而且是由我们团队独立完成的。成功开展这样的高危手术,为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使用人工心脏的时机不应等到病情极度严重时才考虑,尽早评估可能对患者的整体恢复更有利。未来再遇到类似的危重病人时,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手段去挽救生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作为亚洲心肺联合移植最大单位,在人工心脏植入和心脏移植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一年以来,团队已成功开展了多例无需气管插管的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快速康复是未来心脏移植发展的新道路。面对这一趋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心脏外科团队将继续推进相关技术发展,助力重大手术后的危重患者实现更快康复。


一颗“中国心”,守护“心”活力


心脏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正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衰的重要手段。经过数代技术迭代,该装置已发展成被广泛认可为延长晚期难治性心衰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品质,切实可行的治疗选择。心擎医疗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 MoyoAssist®Extra VAD®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采用全球先进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全磁悬浮技术,保证血液相容性。能够提供长达30天的支持时间,稳定支持过渡到恢复(BTR)、过渡到移植(BTT)、过渡到其他治疗手段(BTD)的可能时限,保证更低手术创伤性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通过微创方式,体外心室辅助装置为紧急心源性休克、严重心衰的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机会。同时,还能为需要做其他系统手术的危重心衰患者提供必要的循环支持。对此,谢少波教授展望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我国人工心脏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技术革新。期待国产人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更多的心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专家简介


谢少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刘云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作为全球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心脏移植、人工心脏等心脏机械辅助方面有独到的专长。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肺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10篇,主持省部级基金2项,参编八年制外科学辅助教材1部,人卫版心脏外科参考书3部。


本文转载自:严道医声网

E-mail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推荐资讯

https://www.magassist.tech//medicine/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