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讯

转机造生机: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应用微创体外心室辅助MoyoAssist®平稳桥接长期左心室辅助

2025年3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杨毅宁教授团队联合心脏外科等多学科中心团队成功自主完成新疆首例体外心室辅助系统MoyoAssist® 桥接HeartCon型左心室辅助系统患者成功治愈出院。这一创新性“两步走”治疗策略,展现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突破,更标志着国内心衰救治进入精准化时代。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在心脏介入领域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自然预后差,传统治疗效果有限。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作为一种成熟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既是心脏移植的过渡手段,也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长期治疗选择。


患者概况


51岁的塔衣尔江先生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年前曾因急性心梗行冠脉内内支架治疗,术后患者自觉胸痛等症状消失,未良好的术后随访和管理,且自行停用抗血小板及调脂药物。本次入院前1周,再次出现严重胸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脉造影提示原支架内完全闭塞。当地医院给予急诊开通冠脉并再次植入2枚支架。但术后患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症状,乏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血压低、严重低氧血症,病情危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就诊。


治疗经过


第一阶段:

2025年1月20日,患者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CCU,入院时,患者出现低灌注现象,血压偏低,平均动脉压≤55 mmHg、 B型利钠肽指标升高。超声提示,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功能明显减低、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EF:35%)。动脉血pH≤7.3,血乳酸水平≥5 mmol/L。


术前胸部X线平片


超声提示: 


入院诊断: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状态、肺部重症感染 。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血小板、血液超滤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同时,给予了大强度的正性肌力药、升压药持续静脉泵入,血压勉强维持。患者持续呼吸困难,双肺满布湿性啰音,血氧饱和度在面罩吸氧状态下<90%,需持续呼吸机正压辅助通气。经医学评估,认为患者处于心源性休克D期(恶化期),即初始干预措施无效的心源性休克。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机械循环辅助设备支持。


MDT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讨论。分析认为:患者目前状态需额外机械循环辅助设备支持。目前可应用的机械循环辅助有多种,对于这个患者选择哪一种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它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IABP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缺点是血流动力学支持强度有限(仅增加心排血量约0.5L/min)。根据该患者情况判断,IABP难以支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2、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ECMO功能强大,能够提供完全的心肺支持,但是ECMO长时间使用并发症较多,左室后负荷增加,出血、血栓形成、血液破坏、感染随之而来。


患者虽左心功能严重衰竭,但目前肝、肾功能尚满意,提示体循环功能尚好,反映右心功能尚处在功能正常状态。患者存在严重低氧血症,考虑与左心功能不全引起肺淤血相关,一旦肺淤血纠正、低氧血症可纠正。故认为患者仅需左心辅助即可达到维持生命作用。故此,MDT团队决定选择第三种方案:体外左心辅助治疗


患者已在当地医院完成PCI治疗,无需行再血管化处理。考虑本次发病的起因是急性心肌梗死,目前状态为心梗后心肌顿抑,即部分心肌处于存在但暂时无功能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一部分心肌可能恢复功能,从而实现心功能好转。但如何让患者能继续存活,给予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成了治疗的终级标靶。基于上述情况,体外左心辅助治疗(Extra VAD®)技术成为了最佳选择。首先,对于不伴随呼吸衰竭的心原性休克患者,或具有心脏功能恢复潜力的患者,临时机械支持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日后回归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对于Extra VAD®进行单侧心室辅助,辅助功率足够。同时相对于心肺同时辅助的ECMO 来讲 ,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减少。


第二阶段:MoyoAssist®置入,开启生命转机

2025年1月26日,杨毅宁院长、心脏中心王钊主任手术团队在 DSA 联合超声引导下,首先在右股进行股静脉穿刺,将房间隔穿刺鞘及穿刺针送至右心房,然后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房间隔穿刺并将导丝尖端放置于左上肺静脉,最后沿导丝将21F股静脉插管尖端放入左上肺静脉,在左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17F股动脉插管建立灌注端并放置远端灌注管,将动静脉插管与MoyoAssist®体外心脏辅助系统管路连接,启动心室辅助设备,转速RPM  3500转/min;流速LPM 3.3L/min;


术后第1天起,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减少。在介入泵的持续支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步稳定。血压稳定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低氧血症得以纠正。未出现血栓、出血等任何并发症。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趋于稳定。


MoyoAssist®带机期间,团队多次尝试撤机,以10%每阶段下调辅助流量。期间监测 心超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示、但经多次尝试均失败,一但流量下调,未低至1/2全流量,患者即出现明显症状 、血压下降 。


第三阶段:HeartCon型左心室辅助系统,迈向康复新征程

多次脱机试验失败后,MDT团队再次讨论分析认为:

患者不同于单次心梗患者,存在大量存活暂无功能的顿抑心肌。患者为二次心梗,存活心肌量极少,即使获得了充分的时间,左心功能始终未恢复。故应行永久机械辅助或心脏移植治疗。考虑到可行性,MDT团队决定行永久左心辅助治疗。


2025年2月13日,撤除MoyoAssist®后,心脏外科郭永忠手术团队采取正中开胸入路为患者成功植入HeartCon型左心室辅助系统,开启心脏功能长期替代治疗新阶段。


术后第2天,患者可在床上坐起、第5天,患者下床活动。


2025年3月3日,患者各项功能全面恢复,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出院。



第四阶段:“一对一”的随访管理策略,开启术后长期管理

患者顺利出院后,进入长期随访阶段。手术仅仅是起点,管理才是生命线。如何让患者术后生活得更久、更好,成为术后管理的核心。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全面的“出院培训”,包括植入装置的使用、术后注意事项,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管理。以“一对一”的随访管理策略,由心脏重症科程慧主诊医师亲自管理,参与到患者的长期随访中。


此次危重病例的成功救治,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重症医学、超声/影像科、麻醉等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的典范。从精准把握“过渡治疗”的黄金窗口,到完成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再到严谨细致的术后管理,这场“生命接力”,有效的“桥梁”治疗方案。它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能够精准判别出有潜在恢复可能的患者,减少植入。同时在明确反复脱机失败后果断转为植入式左心辅助,达到患者快速康复,从能在床上坐起、到能下床,最后能自由行走,完全回归社会和家庭的效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经验不仅体现在对个体患者的管理上,更创新了“体外-体内”双模人工心脏桥接术。为患者提供了的生命延续手段,其意义远不止于植入手术的成功,更在于术前精细筛查、术后长期管理以及全流程规范化治疗。



专家点评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钊说,治疗这类病情危重且复杂的患者,团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最终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实现了这场体外左心辅助向体内左心辅助的跨越,这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更考验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说:“MoyoAssist®体外心室辅助系统在心力衰竭患者救治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微创介入快速稳定循环,争取时间逆转器官损伤,患者完全有机会重获高质量生存“。这种“桥接过渡”的救治新范式将持续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专家简介


杨毅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2004年和2007年分别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导管室和德国Mainz Johannes Gutenberg大学临床医院心内科研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目前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疆自然科学专家。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自治区“天山雪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后备,“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计划子课题及横向课题、自治区重大专项等20余项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篇,CSCD收录论文174篇。主参编专著16部,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年均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000余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350余例,积极开展和推广IVUS、OCT、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在疑难危重症治疗上,使用TAVR、ECMO等新技术,成功救治多名危重冠脉、先心病、瓣膜病患者。



本文转载自:严道医声网

E-mail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推荐资讯

https://www.magassist.tech//medicine/363.html